溫室環境惡化是由于工程設施不配套及管理措施落后所造成的。而先進的設施是一門集生物、土建、機電自動化、微機等學科為一體的綜合技術,在農業上稱為溫室工程。我國水產養殖的溫室工程雖還剛剛開始,但發展很快。從目前看來,我國的養鱉溫室技術已發展到了第四代。
第一代溫室為塑料大棚型溫室。優點是光線充足,鱉在大棚內可曬背,池內水生植物生長良好;一次性投資較少,建棚周期短,成本低。缺點是保溫性能差,耗能量大;室內溫差變化大,控制環境能力低,特別是控高溫能力差;臨時性建筑,不能全年生產(夏季為露天),附屬設施簡陋;勞動條件差,勞動生產率低。
第二代溫室為“黑暗型”溫室。其優點是保溫、控溫條件好(當室外氣溫5℃時,室內水溫加熱至30℃, 24一36小時不加熱,水溫只下降1℃),屬永久性建筑,附屬設施(充氣、加溫、通風、照明、監測等)較先進,可進行全年連續工廠化生產。缺點是室內無陽光,采光靠人工光源,光線暗,水生植物無法生長;濕度大,通氣條件差,生態系統不平衡,空氣和水質較差,病害多;勞動環境差,勞動強度較大;造價較高,一次性投資較大。
第三代溫室為“光明型”溫室。是在“黑暗型”溫室優點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的,采光條件好,光線較充足,有利于鱉的曬背;加溫、照明的能耗下降;池水中藻類可生長繁殖,有利于提高水中的溶氧量;勞動環境好,勞動生產率較高。缺點是通氣條件差,空氣和水中的氨氮高;池內因光線不足,高等水生植物不能生長,溫室生態系統還是不平衡。
第四代溫室為“生態型”,溫室。這是在“光明型”溫室優點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的。將養殖溫室與種植溫室(塑料大棚型)緊密結合起來,使鱉的代謝廢物(如二氧化碳、氨等)直接作為溫室植物的營養;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大量氧氣及時地輸送至動物溫室內。同時設有水處理裝置,可培養大量的有益微生物。鱉產生的廢物通過微生物的分解,變成植物的肥料,使鱉和作物均受益。其優點是溫室內的空氣和水質與鰲的生長要求基本符合。溫室內濕度小,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氨氮含量低,氧氣含量與室外相似;鱉池中水質清新,溶氧量充足;池底有機物沉積少,無黑臭,鱉的發病率明顯下降;池水換水次數和換水量大大減少,能量利用率大大提高;勞動環境良好,勞動生產率高?蛇M一步發展為自動化溫室,為創建現代化溫室打下了基礎。缺點是一次性投資較多,技術要求高。